在新型城鎮(zhèn)化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zhàn),不僅直接影響城鎮(zhèn)化進程,更影響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需要謹慎對待。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回遷村的應該怎么處理?新盛唐集團希望通過北京回民營村的實踐和案例來跟大家詳細解讀回遷村的處理方案,希望大家可以參考!
一、回民營村回遷后面臨的挑戰(zhàn)
回民營村全村800多戶,總人口2300人。2007年,該村實行整建制拆遷,全體村民轉居,由于集體資產未處置完畢,依然保留村建制管理,是典型的拆遷回遷轉型村。回民營村拆遷后,村民90%以上居住在回遷小區(qū)內,小區(qū)分南、北兩區(qū),占地200畝。
整建制回遷后,回民營村面臨三個挑戰(zhàn):由傳統(tǒng)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由村莊管理過渡到社區(qū)管理,由農民過渡為居民。認真分析研究這三個過渡,對解決拆遷回遷村的治理難題尤為重要。
(一)經濟來源由單一轉向多元化
這里所說的經濟分兩部分,一是集體經濟,二是個人經濟。關于集體經濟,回遷村一般以安置后征地補償款剩余和未征土地出租兩部分為收入構成。關于個人經濟,村民實現農轉非后,農民失去了傳統(tǒng)農業(yè)收入,部分家庭增加了房屋出租收入,還有一部分人因缺乏勞動技能,找工作困難,失去了收入來源。因此,如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障回遷村民順利完成向城市居民的過渡,是保持回遷村長期穩(wěn)定最基本的出發(fā)點。
(二)由村莊管理轉向社區(qū)管理
管理的順利過渡是回遷村治理的制度基礎?;剡w村管理最終方向是撤村建居,回民營村回遷后缺少整套明確的思路與措施。隨著大部分農村拆遷,鄉(xiāng)鎮(zhèn)管理何時及如何過渡到街道管理,如何實現與農村(社區(qū))管理相銜接,尚無具體措施。因此,在管理完全過渡之前,需要鎮(zhèn)、村切實擔起責任,不推諉、不等靠,主動研究解決回遷后村委會向居委會過渡的管理辦法及制度,才能推動過渡順利完成。
(三)由農民轉為居民
城市化的最終結果是農民的城市化。農民雖然回遷上樓,但小農經濟留下的影響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失。一是衛(wèi)生習慣,回遷小區(qū)亂堆亂放、種菜栽花、不愛惜公共設施等現象比比皆是;二是思想觀念,部分村民在市場經濟沖擊下,民主意識增強,自身素質卻沒有提高,只要權利、不盡義務,只考慮自身利益,不考慮集體利益,對村集體經濟過分依賴,回遷后仍只想要錢,不敢也不善于走向市場;三是人際關系,與商品住宅區(qū)住戶相對陌生的情況不同,回遷小區(qū)仍然延續(xù)了村居生活時的“扎堆聊天議論”“遇事抱團商量”等生活方式,農村的家族矛盾與宗派活動在一定條件下還會激烈爆發(fā)。因此,回遷后對于群眾的教育管理任務不是變輕了,而是更重了。
二、回民營村的主要做法
回民營村回遷后,上述問題逐漸暴露。村黨支部堅持黨的領導、依法依規(guī)、依靠群眾、實事求是,經過長期不懈努力,逐漸加以解決,形成了一套經驗做法。
(一)“三步學習法”建強支部、統(tǒng)一思想
在如今的回民營村,各項工作按照政策與法律規(guī)定辦,已成為基本共識,通過“三步學習法”層層推進:一是村支部書記帶頭學,通過對時政新聞、上級政策的學習,索引相關法律知識、黨的方針政策,進行第一步學習;二是“兩委”干部主持學,村支部書記將篩選的相關知識與“兩委”干部討論,根據現階段村內發(fā)展實際、村民關注熱點確定最終學習內容,召開黨員會議,由“兩委”干部輪流主持學習;三是黨員傳導全村學,黨員作為傳導員,將自己所學根據支部劃分的小組,傳導給組內村民,完成最后的普及。
(二)“兩本賬”厘清利益、保障福利
一是增加收入賬。利用民族村的優(yōu)勢,發(fā)展民族特色產業(yè),興建清真牛羊屠宰加工基地,引入清真企業(yè);申請民族扶持資金,打造少數民族特色產業(yè)街,如今已成為初具規(guī)模、小有名氣的民族街;盤活村內1200畝土地資源,推動承包土地合作經營規(guī)?;a。
二是統(tǒng)籌支出賬。根據市政府148號令的規(guī)定,征地補償費用于人員安置后,其余部分用于村民的生產生活。對于這部分補償款,國家尚無明確的制度規(guī)范可供參考。有的村對本村發(fā)展缺乏長遠考慮,甚至圖一時之快,未安置就發(fā)錢。
(三)“戶代表制度”體現民意、彰顯民主
群眾最實際,越是困難局面與復雜問題,依法解決就越關鍵、越重要,教育意義也越大。為此,回民營村暢通村民自治渠道,廣泛征集民意,力爭做到精準發(fā)力。一是村委會意見收集,村民可將日常中發(fā)現或遇到的涉及面較大的問題,反映至村委會,村干部根據重要程度、反映頻次等指標進行排序,做好登記。
二是會議收集,回民營村“1·18”和“7·18”民主日大會在全區(qū)率先實行戶代表參會,會上對群眾關心的、反映強烈的、普遍涉及的問題進行收集、登記。
三是機動采集,無論是對外依法維護全村利益,還是對內依法協(xié)調大小事務,上述情況未盡事宜,村民可隨時反映給村干部做好登記。收集上來的問題、事項,經村“兩委”研究后進行提煉、總結,通過召開黨小組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制訂初步解決方案、實施方案。
(四)“內外兩手”遇事找法、做事依法
對內通過學習貫徹市政府148號令、順監(jiān)發(fā)〔2008〕4號等文件精神,于2010年解決了生產生活補貼發(fā)放身份認定及發(fā)放標準問題;2014年,引導村民學習《噪聲污染防治法》條款,解決了“大媽”晚間在村內跳廣場舞影響居民休息的問題等;2015年,引導村民學習《北京市宗教事務條例》精神,解決了回民營清真寺管理權限歸屬問題。通過宣傳《物權法》明確亂堆亂放、綠地種菜等行為的非法性,引導村民騰退私占公共區(qū)域;將小區(qū)綠地劃分為79塊“責任田”,黨員與村民代表發(fā)揮帶頭作用義務認領維護;利用牛羊加工基地拆遷剩余款設置環(huán)境考評獎,動員全體村民自覺保持公共區(qū)域干凈整潔。對外依法維權,通過向順義區(qū)人民法院起訴,成功追回原牛奶廠、構件廠承包戶200萬元欠款;依法拆除了村民反映強烈的12000平方米違法建設,并通過逐級匯報、爭取政策支持,依法追回200畝土地的征地補償費。
三、關于拆遷回遷村治理的啟示
回民營村回遷后,始終圍繞村民的根本利益開展自治,將“一切為了村民”作為工作目標,利用村規(guī)民約這一有利武器,不斷解決制約拆遷回遷小區(qū)管理的難題,為全鎮(zhèn)乃至全區(qū)的拆遷回遷小區(qū)自治提供了參考。
(一)正確認識和把握回遷村過渡期的特點
回民營村之所以能夠實現轉變,與科學把握回遷村過渡期的特點分不開。拆遷回遷以后,雖然搬進了溫暖舒適的樓房,但由于思想觀念尚未轉變,村民中出現了侵占公共用地、要錢就找村委會等不良現象,村“兩委”及時找準病灶,從提升村民思想意識入手,開展法律宣傳,逐步收回公共用地;增加學習培訓,強化村民謀生能力,協(xié)助解決工作問題等方式,逐步解決了一系列困擾村莊發(fā)展的實際問題。
(二)堅持依法治村
回民營村自治過程中,一手抓普法宣傳教育,一手抓打擊非法行為,特別是對那些不交租金的群眾,堅決依法處理,對歪風邪氣起到了較好的打擊震懾作用,全村黨員、干部、群眾比較滿意,為該村整頓轉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實踐證明,匡正風氣、化解矛盾、消除不穩(wěn)定因素,確保社會秩序穩(wěn)定、安定團結,是推動村莊治理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后進村整頓的重點。同時,還必須加強干部群眾思想教育,使村務管理在民主與法治的框架內運行,通過不斷解放思想,切實更新觀念,努力形成凝心聚力謀發(fā)展的良好風氣。
(三)利用好村規(guī)民約
村規(guī)民約要管事,還要能“治心”。回民營村在村規(guī)民約建設過程中,毫不動搖地堅持和鞏固黨在農村陣地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毫不動搖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根據回遷村特點,總結自身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態(tài)度予以解決。善于通過在全面工作中體現黨的先進性和模范性來贏得群眾的自覺支持,樹立黨的領導權威。在村莊治理中緊扣基層黨建,將群眾意見、整改措施融入村莊治理,確保治理內容更加突出問題導向。通過認真篩選治理內容,進一步實現了“問題聚焦”,突出了工作的指向性和針對性,切實解決了許多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辦好了一些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有力維護了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各種風俗“約定”挖掘和傳統(tǒng)文化弘揚,凝練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精神追求,把法治意識融入村民生活,推動了農民向居民的平穩(wěn)轉變。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團 版權所有 蜀ICP備06000706號-1
技術支持:中聯無限